当前位置:首页 >> 队伍风采

云经济 新生活 我守护 | 基层院品牌建设·长宁

2020年09月22日


上海正在抓住在线新经济“风口”,危中寻机、化危为机,赋能经济、商务、消费等各个领域,把新业态所带动的经济发展提高到一个全新水平。

作为上海的新经济发展高地,长宁区成为上海首个“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以下简称“互+生”)创新试验区,汇聚了拼多多、携程、美团点评等4900余家互联网企业,如何立足检察职能,服务保障“互+生”产业健康发展,深度回应互联网企业司法需求,营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成为长宁区检察院近年来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

严厉打击+及时预防,提供专业法律供给

在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互联网犯罪凭借其成本低、隐蔽性强的特点,逐渐成为不法分子的“掘金”新渠道。将互联网企业作为直接犯罪目标,“刷单”骗取企业补贴、利用平台漏洞非法获利等侵害互联网企业合法权益案件明显增加,据统计,近三年来,长宁区检察院共办理涉互联网刑事犯罪案件346件480人。

今年6月,该院受理了一起虚增拼多多直播间人气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姚某在吴某某指使下研发了一款破坏性软件,用于虚增“拼多多商铺直播间”的观看、关注及互动人数,然后由吴某某向商家出售牟利。该软件影响拼多多平台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且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坏境,该院依法以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对姚某、吴某某批准逮捕。

让互联网企业“中招”的并非只有高科技手段,犯罪分子“发明”的“薅羊毛”技巧为数不少。自去年以来,长宁区检察院先后办理30余起利用京东网上商城“闪电退款”服务骗取平台退款案件。犯罪分子通过申请退货骗取平台的退款,实际上并未将商品退回,而是占为己用或者出售牟利,诈骗金额从人民币数千元到数十万元不等。针对此类案件犯罪手法传播快、参与人员普遍存在“法不责众”心理的特点,检察官坚持严查细审,在一起系列网络盗窃案中,追加逮捕16名利用“天天红包”APP的系统漏洞盗刷红包再进行提现的犯罪分子,并成功指控犯罪,有效震慑潜在的犯罪。

该院为推动“互+生”持续强劲发展提供前瞻性司法供给,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落实案件专办、企业家权利保护、加强法律监督和法律政策把握、提升法律服务精准度等10个方面作出具体部署和提前谋划。此外,还先后发布《涉互联网企业刑事检察白皮书》《“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常见刑事法律风险防控提示》,在分析案件特点的基础上,从完善风控机制、加强人员培训管理等方面提出40余条针对性防控建议,并对互联网行业发展面临的违法犯罪风险作出预测预判。

结合办案发挥预防犯罪检察职能,检察官先后走访了携程、拼多多、美团点评、京东、盒马等重点企业,设立电商企业检察联络员,还通过“企业风险预警发布”平台推送20余个涉互联网企业典型案例。分别与拼多多、京东签订检企合作备忘录,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邀请企业来检察院参与涉互联网知识产权、营商环境等主题论坛、检察开放日活动,为企业产权拧紧“保护锁”的同时,也为企业依法规范经营戴上“紧箍咒”。

法律监督+精准服务,彰显双向保护力度

不久前,长宁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伪造身份证件案件:检察官发现,某顺风车平台在针对顺风车车主的审核机制和订单管理等环节存在漏洞,乘客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且严重危害公共交通安全。该院采取公开宣告的方式向该平台送达检察建议,并探索邀请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督促平台堵漏建制、合法经营。

“在监督中办案,在办案中监督”,是长宁区检察院助力企业优化治理体系、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个有效方式。“互联网+旅游”的新业态下,旅游电商平台内部员工利用管理漏洞非法牟利、平台与酒店的合作账户被盗用以及客户使用境外信用卡并恶意拒付等案件时有发生。为防范此类违法犯罪的发生,长宁区检察院联合区法院、区市场监管局开展“净化市场环境,服务互联网企业健康发展”综合治理项目,结合办案向该平台制发检察建议书,对其人员管理、账户保护、异常数据监测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该平台在收到检察建议后,形成5大类17项整改措施,尤其在提高系统安全性、建立异常交易复核机制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专项行动有助于更加精准地发现问题、提出建议。针对旅游电商平台设置“霸王条款”克扣消费者退票金额、“捆绑强卖”其他商品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普遍情况,长宁区检察院开展“互+生”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项行动。检察官发现,旅游电商平台向消费者提供机票预订服务中,利用格式条款擅自制定高于航空公司标准的机票退改签规则,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对此,该院立足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监督企业进行整改,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线上线下精准服务,直击“互+生”发展“痛点”。检察官发现,互联网企业成立时间普遍较短,其管理体制的发展往往跟不上企业成长速度,因此给犯罪分子可趁之机。针对这一情况,打造立体化、精准化、专业化的检察服务网络——在线上,依托“长宁检察”两微一端,开辟企业服务绿色通道;在线下,与区工商联合作成立两家企业家法律服务工作站,同时增强派驻检察室的“一站式”法律服务功能。对涉及“互+生”案件实行“一案一评估、一案一回访”工作机制,为涉案企业全方位“把脉问诊”,三年来向京东、拼多多、携程制发相关检察建议书30余份,在监督中实现双赢多赢共赢。

内部整合+对外联盟,持续提升司法能力

“互+生”不断创新升级的同时,新类型案件也层出不穷。互联网犯罪“魔高一尺”,检察办案必须“道高一丈”,长宁区检察院紧紧抓住检察系统“四大检察”“十大业务”这一“重塑性改革”的历史机遇,成立全市首个涉互联网犯罪检察官办案组,对所有涉“互+生”案件全部实行“捕诉研防”一体化办案模式,确保响应快速、打击精准。

为适应不断增长的司法需求,长宁区检察院成立以检察长为组长的服务保障“互+生”集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大胆“试水”打破部门壁垒,整合普通刑事检察、金融和知识产权检察、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中的专门力量,以“项目组”方式实现服务保障“一体化”。办理互联网犯罪案件对检察官司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宁区检察院结合入额检察官集中研修工作,开展《网络犯罪比较研究》《涉互联网企业犯罪相关法律问题研究》等多个课题研究,举办《当互联网遇上金融》主题讲座,帮助干警了解最前沿的技术概念和应用场景。连续两年与杭州市余杭区检察院开展对抗辩论赛等岗位练兵,举办优化营商环境主题论坛,交流互联网犯罪案件办理的先进经验。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长宁区检察院把握机遇、顺势而为,与阿里巴巴所在地的杭州市余杭区检察院、腾讯省级总部所在地的南京市建邺区检察院建立互联网区域保护检察联盟,充分发挥长三角检察一体化溢出效应,三方就互联网犯罪案件办案协作、理论研讨、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近期,全市首份《服务保障“互+生”健康发展检察行动报告》也正在酝酿筹备,届时将为全市检察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长宁方案”及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如今,经历了疫情考验的“互+生”企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检察机关如何因势而谋、应势而动,是对司法理念、司法能力、司法水平的又一次全方位考验。长宁区检察院将不忘初心、义无反顾,用法治力量保障“互+生”持续稳步发展,助力上海经济形成新增长极。